中国文明网

长治好人 |岳晚增:半个多世纪的入党心路

时间:2021-08-02    来源:长治日报   

7月29日

记者从省文明办获悉

经各市、省直各工委文明办推荐

省文明办研究

2021年上半年“山西好人”评选揭晓

我市三人入选



今天一起一起来看看岳晚增的简要事迹吧


     脚下丈量的路程是人生,精神追求的过程是心路。

 

     在云雾缭绕的三千多级台阶上,一个山村供销员,用60年的时光,展开了自己——

半个多世纪的入党心路


岳家寨,位于山西省平顺县北部崇山峻岭间,三面沟壑凶险,背靠悬崖峭壁。一个20世纪60年代创办的山村供销社蜗居其中。

斑驳的柜台后,76岁的岳晚增刚刚送走买东西的人,正拨拉着算盘记账,一如六十年前的场景。所不同的是,当年空白的三面墙上,贴满大大小小的奖状,记录着他走过的历程。

乡亲们都记得:

是他,无数次翻山越岭,用扁担将犁耧耙锄挑到家门口;

是他,年复年登高爬低,用背篓把油盐酱醋送到热炕头。

选择留下,是为了那一份义不容辞的重托



1961年元旦。

一大早,老支书走进了岳晚增的家,开门见山:“咱村要办供销社,你是文化人,干这个,正合适。”
那一年,岳晚增16岁,初中刚毕业。
1945年3月,岳晚增出生在岳家寨。那时的村里人,买一根针、一坨线也得翻山越岭,来回走20多公里。
岳晚增的童年,听着山风,喝着山泉,玩在山中,打入学就攀爬在蜿蜒的山路上。1957年和1959年,岳家寨曾两次办过代购代销点,都塌了锅。
老百姓的需求,像村口那块大石头,沉甸甸压在党支部一班人的心头。
不久后的一个夜晚,岳晚增再次被“请”到党支部:“孩子,今天再找你说这个事儿,不是我一个人的意思,是全村30多户人推举,镇供销社审核,支部会定下来的。”
捻亮的油灯,映着支部一班人期待的眼神。
这份带着仪式感的托付,让岳晚增感到沉重又荣耀。他没有想到,此后的路有多艰难。

 

岳晚增知道,山外的天地很大,书里的世界很精彩。这事要应承下来,就意味着山里娃要变成一个山里汉。

1961年1月15日。
从这天起,岳晚增成了石城镇供销社岳家寨村“双代店”的营业员。背篓和扁担就是他的随身工具,翻山越岭成了他的日常生活。他的心里也装进老支书的那句话:细操心,算对账。不能欠了公家。欠了,要自己补。不能亏了群众。亏了,就亏了良心。
那时,出岳家寨只有几百年前留下的两条古道。一条在村北,老百姓下山买东西,早晚两头见黑打不上一个来回;另一条是村东头的“西梯”,有3000多个东倒西歪的石级,是先辈顺山势开凿的“天路”。
岳晚增常走的就是这条“天路”,虽然到镇上能少走10多公里,但狭窄陡峭,一步踏错,没有机会回头。
那些年,岳晚增总是深一脚浅一脚,七拐八绕下到谷底,步行到石城镇供销社,把老百姓常用的针头线脑、油盐酱醋装满背篓,等不及歇口气,又按原路折返。他背上的东西少时四五十斤,多时百斤往上,常常是就着山泉啃一口干粮就算一顿饭。
春夏两季,山雨说来就来。为了背上的东西不被淋湿,他脱下衣服把背篓裹严,躲在山崖下避雨;秋冬时节,石级湿滑,他用绳子把背篓紧紧捆在身上,手抠石缝,半跪半爬往上走。
曾试着用牲口驮运。但鞭子倔不过驴脾气,打死也不肯往上走。
晚上,曾想着何时能离开这里,可第二天一见太阳,昨晚的想法就又忘了。
每三天下一趟山,几十年从未改变。
自从有了岳晚增,岳家寨村三十多户人家再也不用冒险下山买东西了,他们的一些零星土特产,也通过岳晚增送到山下,换到了现钱。
过了几年,供销社成了岳家寨人的生活中心,岳晚增也成了村民离不开的人。也就是从那时起,岳晚增突然发现,自己已不知不觉地失去了从这里离开的理由。

扎根这里,只因生命中有一种召唤



1966年,村党支部决定整修“天路”,对西梯开凿拓宽。
1968年农历八月十四,谁也想不到,岳家寨月圆人不全。正当工程进入攻坚阶段,在半山腰的急转弯处,一块巨石卡住了“咽喉”,炸了三次,中间还剩下磨盘大的一块。
“让我来试试!”岳树发把其他人推到旁边,提着钢钎走向石头。试了两次,就在他再次用力撬动时,钢钎滑脱,石头翻滚过来,生命戛然定格在29岁。
出殡那天,岳家寨男女老少都来到坟上。老支书声泪俱下的一句话,从那时起时不时撞击着岳晚增的心口:“树发啊,你为咱村奉献了自己,是个好党员!”
六年以后,又一名共产党员岳建枝在排除哑炮时,牺牲在另外一条出村的山路上,时年35岁。
先后两个人都是岳晚增儿时的玩伴,都是共产党员。

为了啥?图个啥?平日里普普通通的山里人,为什么关键时刻又如此轰轰烈烈?岳晚增想明白了:他们是有信念的人。他开始思考生命的价值和人生意义。他想成为岳树发、岳建枝那样为乡亲们办事、让乡亲们敬佩的人。
出山的古道几经修整,比以前好走了。岳晚增进货的种类也有了很大的变化。除乡亲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外,增加了很多生产资料,如耕地用的新式步犁、修路用的钢钎、炮锤、雷管、炸药等等。农忙时,他把进的货走家串户送到门口。对那些老弱病残的家庭,他总是不怕麻烦,不嫌路远,把东西送到家里。
20世纪60年代,供销社开始收购山货。岳晚增经常是从石城镇供销社背上猪崽、鸡娃、仔兔回村,分发给村民。周边的寺垴、断则水、佛堂等十几个村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。在送货上门时,他还给乡亲们宣传国家政策,讲解养殖方面的知识。渐渐地,家庭养殖形成了一定的规模,一篓篓鸡蛋、一批批成兔又汇聚到了石城镇供销社。岳晚增腿脚勤快、责任心强,做事有头有尾,年年超额完成购销任务。他多次被评为全县供销标兵。

树老根深,坚守的依旧是那份初心


2009年,一条柏油路蜿蜒而上,修到了村口,岳家寨彻底告别了古道。
大路通了,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了这个小山村。保留着传统特色的供销社吸引着人们到这里参访怀旧。岳晚增又根据游客的需求,扩展了供销社的服务功能。他开始为游客免费提供开水,还用低廉的价格提供食宿。
当年,花椒、党参、核桃等山货都是岳晚增背出山的。今天,他又为这些土特产增设了专柜,无偿为乡亲们代售。老乡让卖多少钱,他就卖多少钱。10多年来,他经手出售的土特产价值有几十万元,但他从未额外多收一分钱。他把自己付出的辛劳,看作是分内的事。
生活中,经常会有很多选择。曾经,岳晚增有过三次离开大山的机会。
1971年,县供销社有转正的指标,让他去当仓库保管员,岳晚增拒绝了:“村里条件差,外人不愿来,我走了,这个供销社又办不下去了。”
2000年以后,儿子多次要接他去市里生活。他说:“现在旅游业发展起来了,游客们出门在外,总有一时不便,有很多事情需要帮助,我割舍不下。”
2005年,岳晚增退休,本可以在家享清闲。但他还照样早出晚归守在供销社。他说:“村里那些残疾、年老的人出门不方便,买不上称心的东西,我懂他们的心思,我还能给他们跑跑腿。”

2018年7月1日,他把积淀了半个多世纪的愿望化作一份入党申请书递交给了党组织。
2019年3月,他被评为平顺县特级劳模。年底,他被中华供销合作总社授予“红背篓精神传承奖”。
有人问,老汉,你已功成名就,这么一大把年纪,入个党,又能干啥?
岳晚增说:“50多年前,我就有了这个心思,只是觉得达不到标准,不够格。现在老了,这一辈子就想胸前别一个党员徽章。”
2020年11月26日,岳晚增的愿望实现了,他被党组织批准为预备党员。
今年7月1日,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,他再次向党组织吐露心声,在思想汇报中写道:“我希望我能通过组织考验,成为一名正式的党员。我也决心在我百年之后,人们提起我时,说,那是一个好党员。”
为了一份嘱托,坚守了60年。
为了一个愿望,奋斗了50年。
青山不老,初心不改。
岳晚增的故事还在继续……
山西省长治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
E-mail:wmcz8@163.com 电话:0355-21124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