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文明网

移风易俗 |沁源县:文明新风润人心

时间:2022-08-24    来源:上党晚报   

  反对大操大办、高价彩礼、铺张浪费、违规操办“升学宴”“谢师宴”;因村施策,改造闲置土地,鼓励整镇共建生态墓园、多村合建农村祠堂;强化机制保障、队伍建设、宣传引导、行业监管、全程监督……

今年以来

沁源县积极探索实施移风易俗新模式

弘扬文明新风

老百姓拍手称赞

     沁源县坚持党建引领,建起红白理事会,大力推进移风易俗,破除陈规陋习。明确由村(社区)党支部书记兼任红白理事会会长,组织各家族德高望重的人、网格员加入,并开展业务培训,做到有人管事、按章理事、服务规范,让党员干部成为传播文明乡风的主力。在各级党组织指导下,全县各行政村成立181个红白理事会。

 

     “我们村成立红白理事会以后,对婚丧嫁娶的宴请范围、随礼额度以及其他事宜进行统一规范,倡导年轻人举办集体婚礼或者旅行结婚,反对铺张浪费。”据下兴居村村支书介绍,自从村里推行移风易俗后,红白事只吃“简易餐”,乡亲们的负担减轻了许多,同时村里还对不孝敬父母、婚丧事大操大办、酗酒赌博等不良行为进行公开曝光,收到了良好的效果。

 

      同时,该县景凤乡也通过村规民约、文化培育、选树典型等方式,推进社会公德、职业道德、家庭美德、个人品德“四德”建设,深入推进移风易俗,助力美丽乡村建设。例如在全乡实行用人唯贤、人品第一政策,对那些对家庭无担当、对婚姻不负责任者一票否决,不允许其担任村干部,并通过设立“小夜校”,大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,不断给村民精神文化生活“充电”。

 

      乡村振兴既要“面子”美,也要“里子”实。以前,每到清明节、中元节等节日,扫墓祭祀、礼敬先祖是“重头戏”。如今,沁源县群众的祭扫方式越来越绿色生态,网络祭扫、家庭追思、遥祭代祭,群众通过“沁源文明实践”微信公众号免费在线祭扫等方式成为新风尚。

 

      祭扫风气为之一新,“礼葬”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。近年来,沁源县推出殡葬改革政策,创新土地利用模式,因村施策、因地制宜,通过充分改造老坟茔地、废弃坑塘和盐碱荒滩等闲置土地,鼓励整镇共建生态墓园、多村合建农村祠堂。现有生态公墓2处,村级祠堂10余处。

 

      殡葬改革也为群众带来了观念上的变化。“‘礼葬’的另一面是‘厚 养’,这一观念也逐渐体现在老百姓的日常行为中。”现在很多村民都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中,经常给村里的老人义务理发、洗衣服,村里的矛盾越来越少,邻里关系也越来越和谐。

 

      靠机制才能管长远。倡导文明节俭办事,沁源县注重建章立制。坚持机制保障、队伍建设、宣传引导、行业监管、全程监督,确保文明行为畅行。

 

      沁源县建立“县主体、乡主推、村主责”的长效机制,统一全县红白事指导标准。县级成立移风易俗工作小组,乡级设立移风易俗办公室, 由1名班子成员担任办公室主任,负责推动辖区内具体工作。村级严格按照事主户籍地落实属地管理责任,发挥“一约四会”(村规民约、村民议事会、道德评议会、红白理事会、禁毒禁赌协会)作用,“有人管事、按章理事、机制健全、服务规范”的工作机制逐步完善。

 

      该县纪委监委常态化督导考核,严格监督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操办红白事,对违反规定的个人将进行问责。明确规定禁止党员干部及利益相关方利用红白事、生日、升 迁、升学、迁居等名义借机敛财,确保移风易俗工作落地落实。

 

      如今,沁源县里硬撑门面、追求体面的人少了,讲排场比阔气的人少了,节约开支的人多了,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余事不办的理念深入人心,乡风民风更加文明,为乡村振兴建设注入了强大的文明力量。

山西省长治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
E-mail:wmcz8@163.com 电话:0355-2112488